這款美妝禮盒包裝,如何靠 “儀式感” 圈粉年輕群體?
2025-09-15
前陣子跟我們合作的美妝客戶來找我們時,愁得直嘆氣——說現在貨架上的美妝禮盒包裝設計長得太像了,都是紅金配色、燙金字體,消費者拿起又放下,根本記不住。他們想做一款針對Z世代的節日美妝禮盒包裝設計,核心訴求就一個:“讓年輕人愿意拆開,還愿意發朋友圈”。
當時我們團隊聊這個需求的時候,一致覺得“儀式感”不是堆材料,不是把盒子做得多華麗,而是讓拆包裝的過程像拆一份“專屬驚喜”。畢竟現在的年輕人買禮盒,不只是買里面的護膚品,更是買拆箱時的情緒價值——可能是送給閨蜜的生日禮,也可能是獎勵自己的小禮物,拆箱的每一步都得有“值得記錄”的點。
最開始我們踩過一個小坑:想把所有流行元素都塞進去,比如鐳射紙、立體浮雕,畫了好幾版草圖,自己看著都覺得亂。后來跟客戶一起開會,他們提了個關鍵信息:目標用戶喜歡“沉浸式體驗”,比如看一部治愈的短劇、拼一個小積木。我們突然就有了思路——不如把拆箱變成一個“小流程”,每一步都有新鮮感,但又不復雜。
最終定的方案,其實沒用到多貴的材料,但細節里全是小心思。首先是外盒,我們沒選常見的亮面,而是用了有點肌理感的啞光紙,顏色是低飽和的粉紫色,摸起來很舒服,拍照也不反光。最特別的是開口處,沒做普通的粘膠,而是設計了一個小小的磁吸扣,扣上的時候有輕微的“咔嗒”聲,打開的時候不用撕膠帶,輕輕一推就能開,那種“不費力但很精致”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。
打開外盒之后更有意思。里面的護膚品不是直接擺著,而是每個瓶子都套了一層半透明的棉紙,上面印著細碎的小雛菊圖案,摸起來軟軟的。棉紙旁邊還放了一張折疊的小卡片,展開不是生硬的產品介紹,而是一段很溫柔的話:“今天也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呀”,卡片背面還有一個可撕的小貼紙,是跟外盒同系列的圖案,方便用戶貼在手機殼或者筆記本上。
客戶當時看到樣品的時候,當場就拍了個拆箱視頻發了朋友圈,沒過多久就有他們的老客戶評論“這個盒子也太戳我了”。后來這款禮盒上線,我們特意去看了看買家秀,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用戶都會曬拆箱圖,有人說“拆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收到了情書”,還有人把空盒子留下來當收納盒放首飾。
更意外的是,這款禮盒的復購率比客戶之前的產品高了不少。客戶后來跟我們反饋,很多用戶說“就算家里還有護膚品,也想再買一套收藏盒子”。其實我們心里都清楚,用戶買的不是盒子,是拆箱時那種被重視的感覺——不是說要把包裝做得多復雜,而是讓用戶覺得“這個品牌懂我”,知道我想要的不只是一個裝東西的容器,而是一份能帶來好心情的小美好。
現在很多品牌做包裝,總想著“怎么才能更顯眼”“怎么才能用更貴的材料”,但其實同質化的根源不是材料不夠好,而是沒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點。年輕人要的儀式感,從來不是“花里胡哨”,而是“被用心對待”的細節——可能是一個好用的磁吸扣,一段溫暖的話,甚至是一張可撕的小貼紙。這些細節看起來不起眼,但湊在一起,就能讓一款禮盒包裝從貨架上的“路人甲”,變成用戶心里的“專屬款”。
這次合作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:好的禮盒包裝設計,從來不是設計師自嗨的創作,而是跟用戶的一次對話。下次再遇到客戶說“想做不一樣的包裝”,我們大概還是會先問一句:“你的用戶拆箱時,最想感受到什么?”——畢竟能打動人心的,永遠是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柔呀。